延安南泥灣紅色文化培訓有限公司
張老師:18091108564
張老師:13399214770
張老師:18109117528
解老師:13399210422
地 址: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開發區管委員會大樓6號樓1層
延安革命隊伍里的女同志,是一道風景。她們大都走過一條從叛逆者到革命者的人生道路,逃離舊家庭,投身革命的隊伍里,軍事化生活強健了體魄,脫落了小姐們的脂粉氣與羞澀感,在磨煉出中國現代革命知識女性颯爽英姿的同時,也承載著革命婚姻帶來的光榮與挑戰。
乘飛機奔赴延安
1938年8月3日,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主任伍云甫在安排何穆、陳學昭夫婦乘汽車去延安時,特別囑托他們,“和我們(指何、陳)同行的有一個女青年,要我一路照顧她”。何穆、陳學昭是一對留學法國的博士,一為肺結核病專家,一為重慶《國訊》雜志特約記者,都是當時延安緊缺而歡迎的高級人才。他們通過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介紹,途經西安到延安,所以受到特別的關照。
而這位同樣受到特別照顧的女青年,原名溫聯琛,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剛剛翻字典取了一個化名叫夏沙,時年只有14歲。她是復旦大學教務長兼政治系主任溫崇信的獨生女,從小嬌慣??箲鸨l后,其父溫崇信出任國民政府江蘇省太倉縣、昆山縣縣長,安徽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受抗戰進步的革命思想影響,“在武漢時,夏沙曾從家里偷跑出來,準備去延安,在鄭州被父親的朋友從火車上攔截下來。到重慶,夏沙還要去延安,父親不同意,但鎖不住她,只好買機票讓她去西安”。在所有奔赴延安的知識青年中,乘飛機到西安,夏沙可能是絕無僅有的。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再次形成,重慶方面自有關照,因此,伍云甫也就特別看待夏沙這位奔向延安的革命女青年。
剪短發像假小子
1938年3月,原在成都華西壩金陵女子大學讀書的閻明詩,離開成都來到武漢,尋找到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要求到延安去參加革命。周恩來親自接待了這位時任新生活運動總會總干事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謀閻寶航的千金,看其年齡幼小,問她:“你吃得了苦嗎?”她故意提高嗓門,聲音響亮地回答:“能,我能吃苦!”
在等候通知的日子里,她想到:由于父親的社會地位,我一直過著教會大學生的優越生活?,F在就要踏上革命征途了,還需要做些什么準備呢?我低頭看了看腳上的鞋,那是一雙進口的捷克皮鞋。這種鞋是不能穿了,它和革命者的身份不相稱。我又摸了摸自己的頭發,那是梳的披肩長發。我立即跑到附近的一個理發店,理了一個露耳朵的短發,大家看了都說像個假小子。
不久,她被組織安排從武漢乘火車經鄭州到西安,再改乘汽車到延安。“我以為,自己踏上了革命的路,也就是革命的人了,不能有一點自私自利思想。因此,一路上把我隨身帶的錢和衣物都分給了大家?!?/span>
這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細節。
激情燃燒的歲月
走進延安革命隊伍里的知識女青年,首先改變的是身體,集體生活煉就了她們青春健美的颯爽英姿。
過集體軍事化生活,是革命女青年體驗革命的新奇與崇高的開始。到達延安的初夜,通常都被安排住在城里的招待所或南門外的西北旅社,食宿全部免費。延安以自己的方式,張開雙臂,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叛逆者。
1938年10月24日,17歲的于藍隨隊伍從晉察冀根據地過黃河到延安。這時的延安古城還沒有遭到日本飛機轟炸,自1936年底從東北軍手中接管過來以后一直保存完整。傍晚時分,這支小分隊步行進入延安城,于藍和伙伴趙路到了招待所,放下背包,讓隊長去辦理報到手續,她們自己卻輕輕地跑出去玩了。沿著街道,邊走邊看,她們“有說不出的歡快和新鮮感”。穿著灰色、藍色制服的“公家人”,與坐商行賈的老鄉們和平買賣交易著。來到十字路口,她們看到很多人涌進一座非常洋派的教堂改制的大禮堂?!拔覀z懷著好奇的心理,也跟著擁進去了。只見里邊黑糊糊地坐滿了人,歌聲沸騰著,臺上有兩盞燈,后來才知道它叫汽燈,要打足了氣才能燃著。燈上邊掛著一條紅布大橫幅,橫幅上貼有白色美術體的大字:"干部聯歡晚會"。醒目的橫幅再加上"干部"、"晚會"這兩個詞語,在我的人生中是第一次看到,好不新奇??!” 還有隊與隊之間互相拉歌的場面,話劇演出等節目,更是令她們耳目一新??催^晚會,別人都散場了,她們才想起來自己今晚不但晚飯沒有吃,而且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睡呢!
趕快按照原路找到招待所,女生宿舍的炕頭和地上都睡滿了當天來延安的新人們,她們只能見縫插針地將就著熬過一夜。第二天早飯后,填過表格,她們就被編入抗大八大隊第5隊。一年后,她們又轉入中國女子大學。
編入革命的隊伍,穿上統一的制服,這些女青年就開始了真正的革命者生涯。在火熱的救亡革命氣氛里,身穿制服的革命女青年格外引人注目。“各機關都放假了,冷靜的小街上,行人格外的增多了,一些青年的學生們抗大與公學的學生生氣勃勃的穿過街心,他們幾乎忘記了自己是走在行人密密的街頭,尤其是一些女軍人,看來更加出神,她們談著,笑著,一點沒有什么拘泥;她們穿著那龐大的灰布棉衣,雞婆似的跳著,怪天真的,誰敢說女人比不上男人呢!”
次日早晨,就是1938年的新年元旦?!疤柹涑瞿侨f丈光芒,風也停止了!一群群的青年男女,帶著馬,穿上"老資格"的軍服走到曠野里去,他們興奮的,快樂的跑著馬,說著,笑著,簡直是一群群天使,他們幾乎忘形了!”
戰時集體生活
1939年7月20日,中國女子大學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舉行正式開學典禮,王明擔任校長,中央領導全部出席并講話。毛澤東說:創辦中國女子大學,是革命的需要,目前抗戰的需要,婦女自求解放的需要。女大叫我題字,我就寫了下面幾個字:“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抗戰勝利之時?!?/span>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奔向延安的革命女青年在中國女子大學前后享受著兩年紅色浪漫的戰時共產主義集體生活,并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當時的生活僅能維持溫飽。剛到延安時,偶爾還能吃到大米、白面、豬肉,以后只能吃到小米、高粱米。一度給養供應不上,只能靠粗糙的黑豆過活。有些南方同學剛到延安時,看到黃澄澄的小米飯還以為是蛋炒飯,吃到嘴里,才覺得粗糙難以下咽。不吃也得吃,硬著頭皮慢慢咀嚼,久而久之,就感到粟米之香了。特別是女同志,個個吃得紅光滿面,身體壯實起來。有人還高興地寫信告訴父母:“延安小米養人,把我養胖了,養結實了?!睅讉€隊干部在一起吃飯,?;◣追皱X買點醬油、香油、辣椒、醋,往小米飯里一拌,嘿,甭提有多香了。
學校只發兩季衣裳:夏天一身單軍裝,冬天一身棉軍服,當中沒有換季的衣服,手巧的學員把棉花取出變成了夾衣。誰如果帶來多余的衣服,會無私地送給缺衣的同學。一旦得知某位學員要奉命到大后方工作,來自大城市的女學員會立刻捧出來時穿的旗袍、大衣,供她挑選。
延河成了女生的盥洗室,冬天敲開冰窟窿洗,夏天跳進河里沖。盛夏時分,幾個同學相約到河邊沐浴,先洗好下衣,晾到河灘上,人躲進河中泡著;待下衣干透,著好再洗上衣。沒有肥皂就用石塊在河邊捶打衣服,要么用草木灰過濾的堿水來洗。
物質生活很苦,但在精神上,她們卻是最富有、最快樂的一群。最能說明此時心境的,要算是回蕩在延河邊的嘹亮歌聲了。除了睡覺、上課、吃飯,學員們隨時隨地都在唱歌。早晨唱,傍晚唱,飯前飯后唱,課前課后唱,行軍時唱,開大會時更唱,歌聲此起彼伏,直唱得地動山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