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r id="kg2br"><wbr id="kg2br"><thead id="kg2br"></thead></wbr></var><u id="kg2br"></u>
    <i id="kg2br"></i>

    1. <i id="kg2br"><sub id="kg2br"></sub></i>

      ?

      古今人物

      聯系我們

      延安南泥灣紅色文化培訓有限公司

      張老師:18091108564

      張老師:13399214770

      張老師:18109117528

      解老師:13399210422

      地  址: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開發區管委員會大樓6號樓1層

      古今人物

      【老照片故事】彭德懷在前線

      時間:2020-09-17 02:36:17 瀏覽:612次

      這是彭德懷在指揮百團大戰關家腦戰斗時的一張照片,此時的彭德懷,就在離關家垴垴頂不足500米的戰壕內。他足抵壕沿,背靠壕壁,手持望遠鏡,觀察著垴頂上敵人的情形。照片把彭德懷高大英武的形象和指揮作戰時鎮定自若的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1940年8月20日夜,華北各地的八路軍(除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外)按照八路軍總部的統一部署,在華北敵后向日軍控制的各主要交通線發起了規??涨暗钠埔u戰,即后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至1940年10月初,八路軍參戰各部基本上完成了總部賦予的各項任務,取得了百團大戰前兩個階段作戰的偉大勝利。不過,由于八路軍連續進行進攻作戰,參戰各部都已相當疲勞,加之日軍增援過多,八路軍暫時難以繼續擴大戰果。根據戰場形勢的這一變化,八路軍總部決定結束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作戰,要求各部隊在結束作戰行動后適當集結主力進行休整,補充兵員,鞏固部隊,總結經驗教訓,做好部隊的教育工作,為下一階段的作戰做好準備。

      然而,惱羞成怒的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接連于10月6日起,調動數萬兵力向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開始大規模的報復性“掃蕩”。 就這樣,百團大戰艱苦的第三階段“反掃蕩”作戰開始了。

      在八路軍第一期破襲中,受到最慘重打擊的敵獨立混成第四旅團五六千人充當“掃蕩”的先鋒,由旅團長片山帶領,向總部和一二九師活動的中心地區武鄉、遼縣進攻,被一二九師各部和決死一縱隊節節阻襲。片山惱恨之余,又增兵沿清漳河岸進行所謂“毀滅掃蕩”。 日軍所到之處,見人即殺,見屋即燒,見糧即搶,聲稱“報復”,“企圖變我根據地為焦土”,“ 民眾受害極大”。10月下旬,第四混成旅團之岡崎大隊600余人竄犯總部的水腰兵工廠。水腰廠設在太行山脊黎城縣的黃崖洞谷中,四面險峰環抱,只南面有一天然裂縫,可以容人出入。1939年,朱德、彭德懷、左權親自察看地形,把總部的軍械所遷到谷內,經過精心規劃,艱苦創業,發展成為一個月產400余枝步槍和大量槍彈的兵工廠。八路軍在敵后,武器彈藥的補充是最大的困難 " 蔣介石、閻錫山一向以少發武器彈藥來限制八路軍的發展。隨著八路軍的發展壯大,戰爭的繳獲自然不可能滿足部隊的需要, 為了建設自己的軍事工業,朱德、彭德懷、左權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所以說,這個兵工廠對于缺槍少彈的八路軍來說,實在是比命根子還重要。

      聽說岡崎大隊竄進了黃崖洞兵工廠,彭德懷大怒,親自追查情由,下令部隊監視岡崎大隊的行動。28日,岡崎大隊在根據地軍民襲擾下成困頓之勢,奪道武鄉準備退回沁縣,進到蟠龍鎮關家垴附近宿營。29日下午,彭德懷趕回武鄉縣蟠龍鎮之石門村。這時攻打榆社城的一二九師陳賡旅和決死一縱隊正有一部分部隊在關家垴附近集結休整。彭德懷當晚發出了殲敵命令。

      岡崎大隊乘夜摸上了關家垴高地。這塊高地三面斷崖,只有一條很窄的坡路通向頂處。 敵人憑據靠垴頂的窯洞頑抗,八路軍指戰員冒著飛機的投彈掃射和由垴頂傾瀉的火力向上沖。10月30日上午10點,八路軍第772團1營終于接近了關家垴垴頂,但全營也僅剩80多人,無力再攻,只好頑強地堅守已占領的地段。與此同時,彭德懷令總部特務團警衛連從斜坡路開始攻垴頂。依靠著頑強與勇敢,八路軍終于將武器優良的岡崎大隊殲滅過半。11月1日,日軍大批出援彭德懷下令撤離,殘敵數十人逃走,日軍的“掃蕩”亦被打退。

      在關家垴戰斗中,彭德懷到距敵人控制的垴頂500米處作近距離觀察,當他足抵壕沿,背靠壕壁,手持望遠鏡,仔細觀察敵人陣地時,記者徐肖冰拍攝下了這一歷史的瞬間,為人們留下了八路軍在敵后艱苦卓絕,英勇戰斗的寫照,這一照片被廣泛地刊登、轉印,為人們所珍愛,成為人們熟悉的彭德懷形象。

      其實這個壕溝是戰士們專門為彭德懷挖的。戰士們還砍了些樹枝為彭德懷作隱蔽用。本應站在溝里向身旁的電話員下達指令的彭德懷,目睹了攻擊部隊一次次受挫而傷亡慘重的情形后,一發狠就站在壕溝邊上,拿著望遠鏡觀察日軍的行動。見此情景,徐肖冰也從壕溝里走了出來,選擇位置進行拍攝。就在彭德懷手持望遠鏡認真觀察敵情時,徐肖冰果斷地摁下快門。關家垴戰斗雖然結束了,但這張《彭德懷在前線》的照片卻穿越了時空的界限,讓半個多世紀后的人們能夠在真實的影像資料中緬懷偉人。